群文研讨发言
“谈谈我的单元重组课”群文阅读
研讨发言稿
黄勇
俗话说“教无定法”,我们第一线的教师应该就实际情况适当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才能更好的将知识传递给学生。重组教材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适当调整,教材内容进行部分取舍与补充,教材重难点的实时处理等。对于现行教材,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纲”,也就是新课程标准,这样,我们在教材重组与二次开发中才不会迷失方向。
教师应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智慧来调整、补充或开发教材,把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课本变成自己的课本,把它变成自己的教案。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备课过程,实际上就是加工课本、调整教材的过程。教师如何加工课本、如何重组教材,显示出教师不同的专业素养。总之,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是用教材去教而非教教材。
教材重组的类型有:课内重组 、单元内重组、单元间重组、 学科间的重组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不断地加强对所用的教材的重组。在重组教材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与学习方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由于注重了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因此就能够逐步地开展具体而可操作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明白要学习什么,而且也明白要学会什么。有了教与学的具体的内容,也就对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十分有利了。
大家在研讨过程中,可以大胆去尝试,去探索,找出群文阅读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重组教材需要注意的问题:
1、重组的教材之间要有一定的共性,只有拥有了共性,才能便于重组。这样的重组,不但节省了课时,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掌握比较对象之间的异同。更为重要的是引导了学生去探究,去合作,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树立了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使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变化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变化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我们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真正的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彻底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落实在我们的教学课堂上。
2、重组教材的内容不宜过多,一堂课的时间就这么多,内容一定要言简意赅,如果重组过多内容的话不仅时间上来不及,而且会使学生接受不了,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
3、知识体系重组后,在设计试题练习的命题方向上也可以尝试分层出题,一方面可以按照学生掌握知识层次的不同标准进行强化训练,另一方面可以方便教师在掌握相关结果评价后评定学生哪种层次掌握的有缺陷,再进行针对性训练。
总之,课程改革后,教材出现跨度大、跳跃性强的特点,给学生留出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教师必须将教材结构的各部分合理利用,恰当地进行取、舍、增,进行整体设计,使它成为教学的有效工具。教材重组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研究学情,丰富学科及其他知识,勇于创新实践等。教师在重组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课程标准为核心,不能漫无边际。只有这样我们的教材重组才是科学的、才是服务于我们的教学的。
评论